腾讯控股的投资逻辑:从科技成长到消费价值的转型
来源:雪球App,作者: 电磁阀,(https://xueqiu.com/4594067863/334031490)
$腾讯控股(00700)$ $苹果(AAPL)$ #2025年巴菲特股东大会#
腾讯控股已经是一只体量很大的股票了,现在我们如何看待它,还有没有投资价值,如何分析呢?
我觉得腾讯控股已经从科技成长型股转型成为很彻底的消费型股票,对于它的价值分析完全可以借鉴巴菲特投资苹果的经典案例。让我们借着伯克希尔年度盛会的热度,先重温一下这笔美妙绝伦的投资:
一、建仓阶段(2016-2018年)投入成本:累计投入360.44亿美元,持股成本约42美元/股(拆股前)。早期增值:截至2018年,账面增值仅40亿美元,但已显现安全边际优势(市盈率13-14倍)。
二、持有阶段(2019-2023年),业绩爆发期:2020年苹果净利润同比增长65%,市值突破2万亿美元,推动伯克希尔持仓市值从402亿增至1775亿美元 。被动增值:苹果回购使伯克希尔持股比例被动提升,2020年单年回购规模达880亿美元(超星巴克全年营收) 。
三、减持阶段(2023-2025年),高估值退出:2024年苹果市盈率突破30倍,触发巴菲特减持阈值,全年套现900亿美元(占持仓总量67%)。剩余价值:2025年剩余3亿股市值约700亿美元,每年仍可获股息约1.5亿美元 。
这一投资年化回报率26%,远超标普500同期14%的年化表现。
这一投资的价值判断逻辑:
第一,安全边际与估值锚定。买入时苹果市盈率仅10-14倍,远低于历史均值(16倍)及同类科技股;卖出时市盈率超30倍,规避泡沫风险 。
第二、商业模式与估值方式的相互重构。巴菲特将苹果定义为“消费品牌+服务生态”,其用户留存率超95%(如iOS生态粘性),服务业务收入占比从12%升至20%,支撑长期现金流 。
第三、逆向操作与市场错配
2016年建仓时苹果因iPhone销量放缓遭市场抛弃,2020年小幅减持,2024年大幅度减持并回收大量现金。
巴菲特投资苹果是其已经从高速成长的科技股转变成稳定收益的消费股,而且在市场质疑苹果时趁低买入,用消费股的分析方法判断苹果的价值,而不是依旧使用科技股的理念来看待体量很大,产品受众巨大的苹果公司,在获得收益后按照价值股的估值水平在2024年30倍PE时减持。
我觉得这种投资逻辑和方法非常适用于今天的腾讯控股!